巴林(註),沙烏地阿拉伯有錢公子哥的後花園,最「不中東」的中東國家。街道上充斥著來自各國的商業人士、餐廳裡被伊斯蘭視為禁忌的酒,大剌剌地向客人招手,派對、舞廳及夜店一樣都不缺。這是一個酒池肉林、單靠觀光和娛樂發財的地方,和努力向上、積極創業等絲毫搭不上邊──這是我印象中的巴林,但直到認識 Fatimah,透過她的眼睛,我才終於看到真正的巴林──那個和我所以為,如此截然不同的巴林。
用美食開啟友誼:巴林女孩 Fatimah
第一次見到 Fatimah 時,她一雙大眼睛躲在厚重的鏡片後面,戴著頭巾,羞澀不多話,乍看之下顯得有些冷淡而難以親近。她總是喜歡靜靜地坐在人群一角,默不出聲,保持有禮的微笑。她和我印象中「巴林女生」的落差,引起了我對她的好奇,讓我決定主動和她攀談。
為了開啟話題,我找了最通俗但也最有效的話題──食物,作為開場。沒想到 BINGO!馬上命中目標!一談到食物,Fatimah 睜大了眼睛,開始滔滔不絕,平常的羞澀矜持老早就被丟到一旁。她興奮地告訴我:她畢生的愛好就是吃美食,並一邊拿出手機,向我展示巴林好吃的食物和她到各國吃的美食。身為美食愛好者的我當然也不遑多讓,把台灣美食也介紹了一輪、誇耀了一番,說得我口沫橫飛、聽得她驚呼連連。就這樣,我們兩個「美食狂熱者」的感情急速加溫。
多日的相處,我們從美食一路談到巴林社會以及她的工作,聽著她娓娓道來自己的故事,我這才發現原來巴林社會和我想得如此不同,甚至很多時候,我竟為了台灣和巴林社會氛圍、文化背景的相似性,而感到不敢置信。
從國際貿易到平面設計:選一條真正喜愛的路
比如,Fatimah 告訴我,從小,她對於藝術就非常熱衷,常常可以一個人作畫、彩繪好幾個鐘頭。但是如同許多台灣藝術人所面對的困境,巴林整體社會對藝術的評價不高,依舊將之歸為休閒娛樂的玩意兒,不能成為混飯吃的工具。
Fatimah 告訴我,她第一次發現自己對於「將藝術當作未來工作」的念頭心動,是在她高中畢業時。她所就讀的高中,每年都會特別地為畢業生們設計畢業 Logo;當時身為高三畢業生的她,閒暇之餘憑著自己的喜好,設計了一個畢業生 Logo,隨意地展示給周遭的同學、好友看,沒想到竟然大受師生歡迎。
那次的經驗點燃了她心中對於藝術工作的小小火苗,體認到原來自己的創作能夠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力。然而對當時的她來說,藝術仍舊只是興趣,不是能夠養活自己的生財工具。於是在選擇大學科系時,她仍然現實地選擇了巴林熱門的科系──國際貿易就讀。
一個案子接著一個案子,她開始打響自己的知名度,與更多大型的企業合作,後來甚至榮膺巴林 Youth for change 的獎項。
圖/Fatimah 提供
但「上帝創造人,老早就將不同的恩賜分配給人」這句話可不假。在國貿系就讀的 Fatimah 一路吃盡苦頭,讓她開始懷疑:自己為什麼要順應著社會潮流,硬逼自己念完全沒有興趣的科系,甚至未來找一份自己完全不擅長、也不喜愛的工作?巨大的挫敗感給了她一記當頭棒喝,終於在高年級時決定轉系至平面設計系,做自己真正愛做且擅長的事。
轉系後,她花了加倍的時間,透過網路和書本鑽研平面設計,苦雖苦,但卻樂此不疲。畢業後沒有幾年,她開始成為自由平面設計業師,接下許多巴林公司的品牌 Logo 設計,幫助客戶研發 Logo 並參與行銷工作。一個案子接著一個案子,她開始打響自己的知名度,與更多大型的企業合作,後來甚至榮膺巴林 Youth for Change 的獎項。
圖說:巴林 Youth for Change 活動上的女性參與者們。(摘自Youth for change臉書頁面)
「瘋創業」的巴林青年,是其他海灣國家的兩倍
聽著她追求夢想、獨自創業成功的故事,令我大開眼界的同時,也覺得不敢置信──我心目中對於中東女生們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依賴家庭、只喜愛逛街採購聊八卦;「創業」或是「獨立」等概念,和她們絲毫沾不上邊。
然而 Fatimah 卻告訴我,巴林女性愈來愈獨立,並且創業比例不斷升高,很大一部份的原因和國家開放的經濟文化,以及社會觀念變革有很大的關係。根據 Ernst & Young 的研究顯示,在巴林有超過 70% 的年輕人對於創業有興趣,是其他海灣國家的整整兩倍多。
相較於其它海灣國家大舉僱用外籍人士在境內工作,巴林以開放的外資環境,歡迎各國企業進駐,同時也促進巴林人與世界接軌。另外,除了開放的社會環境外,巴林政府也建立了協助創業的 Tamkeen 組織,給予巴林許多年輕的創業家資訊與財務等方面的協助,讓許多私人機構有更多資源創業。
圖說:Fatimah 作品實體照。圖/Fatimah 提供
巴林女性:仍然在乎家庭,但享有更多自主權
「所以現在巴林的女性,幾乎都能不再受到社會傳統的束縛,而有很多自由囉?」我忍不住追問。
Fatimah 笑了笑,輕輕搖頭向我承認:巴林當然還是會有少部分的家庭,想替家中的女性做好一切決定,「保護」她們免受外面世界的傷害,就和我印象中的中東社會一樣。但她也接著向我補充,這樣「保護女性」的狀況,在巴林已經愈來愈少見,大部分的巴林女性享受極大的自主權,她們仍然重視家庭和傳統觀念,但這些已經不再成為她們身上的枷鎖或限制了。
聊著聊著,Fatimah 開始向我展示她的作品集,告訴我一個個 Logo 配色和品牌故事的關聯。看著她談到自己作品時的熱情、解說產品背後故事時的專注,我好為她感到驕傲。她就像她一開始告訴我的,「熱情堅持在自己喜歡的事上,讓社會都為妳轉動」──這樣的她,大大顛覆了我對中東女生的印象,同時也打破我印象中的巴林,那個我以為只是「沙烏地阿拉伯度假勝地」的巴林。
17Arabic知識庫 巴林政府協助創業組織Tamkeen : https://www.tamkeen.bh 註:巴林王國,面積僅 780 平方公里的島國,人均 GDP 排名卻勝過台灣,甚至名列全球經濟自由度排名第 13 名。開放許多外資進駐的它,與鄰國沙烏地阿拉伯以法赫德國王大橋(King Fahd Causeway; جسر الملك فهد )連接,是 GCC(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國包括巴林、科威特、阿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老大哥沙烏地阿拉伯最重要的夥伴,也是沙烏地阿拉伯人消費、休閒娛樂的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