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eye中東

Couscous之爭-從北非佳餚看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明爭暗鬥


星期五走在摩洛哥大街小巷間時,處處可以聞到家家戶戶飄散出剛烹飪好的Couscous香味。
飯桌上、餐廳裡到處可見眾人圍著充斥著各樣蔬菜、牛肉雞肉等的大盤couscous,
像吃圍爐一樣地分食couscous、彼此談天說笑著。
身為一個在摩洛哥讀書的學子,每個禮拜五跟上這股「couscous潮流」成了我最期待也最享受的事。


(星期五都可看到眾人圍爐般地吃著Couscous)


Couscous是北非(亦稱瑪格里布Maghrib地區)專有的料理,
過去在約旦留學的我極少在約旦的餐廳或是飯桌看過它的蹤影。
但一來到摩洛哥,各餐廳menu裡處處可見它的蹤影。
Couscous字面上是指這道料理所使用的北非小米,略帶黃色的小米經過特殊容器兩三次蒸煮後,
淋上熬煮多時的各樣蔬菜以及牛肉或是雞肉,最後再搭配特調的葡萄乾洋蔥醬,
鹹中帶甜的口感讓人一吃就上癮。不過,這道令人難以忘懷的北非佳餚也十分任性,
它一個禮拜就只出現在星期五。其他時間想要吃,
不論你走遍大街小巷、拜訪再多人家也只能無功而返空手而歸。


(圖中位於Couscous最上層的就是摩洛哥專有的葡萄乾洋蔥醬Tfaya,
 另外,吃Couscous時也大多會配上像優格的Laban)

大多數人認為Couscous第一次在歷史文獻中出現是於摩洛哥Marrakech中的一本料理書,
而且被認為是一道傳統、道地的Berber料理而非阿拉伯料理。
Couscous對於以前到處游牧的伯伯爾人(Berber)來說,是便宜且極具營養的平民料理,
大雜燴似的將到處游牧的族人所需的小米、蔬菜以及肉類的營養一次補足。
值得一提的是,Couscous的擺盤以及吃法也深深受到它平民料理起源的影響。
在摩洛哥,Couscous的肉類多藏在大量的蔬菜底下,
吃的人必須從表面的蔬菜、小米一路挖掘到最後才能攻陷藏在最中間底層的肉。
這樣的擺設方式是因爲過去的家庭常沒有足夠的肉,
希望先用蔬菜和小米餵飽眾人,最後吃到肉時才不會有吃不夠的感覺。
現在人們的狀況雖然已不似過往那般貧窮,但這樣的有趣的習俗仍然遺留至今。
記得自己第一次去朋友家作客時,朋友看到我將肉、菜還有小米混在一起吃,
便玩笑地調侃我違反了吃摩洛哥人吃Couscous的傳統。


(這道Couscous裡其實有很多雞肉和牛肉,但都被埋藏在層層蔬菜底下)

原本以為對couscous這異常的熱愛,僅僅是我這吃貨才會有的迷戀。
沒想到最近在北非地區,許多人也開始為這道平民佳餚爭風吃醋、你搶我奪。
Couscous是北非最有名的一道料理,一提到它,眾人也多將它和摩洛哥連結在一起,
儼然成為摩洛哥的國民代表料理。
然而,摩洛哥的鄰居-同時也是他長久以來的死對頭-阿爾及利亞可不這麼想。
身處在瑪格里布地區的摩洛哥、阿爾及利亞以及圖尼西亞都有couscous這道料理,
家家戶戶也常聚集一塊吃這道佳餚,憑什麼這殊榮只讓摩洛哥一人獨單?
因此,在今年1226號時,
阿爾及利亞決定先發制人的提出將Couscous列入UNESCO’s World Intangible Heritage List的提議,
不讓摩洛哥承擔couscous的美名。此消息一出,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人民群情激昂,在兩國掀起一陣議論。

在摩洛哥剛聽聞此消息時我十分不解,不過就是一個couscous,怎能讓兩國掀起如此大的爭奪戰呢?
後來詢問當地朋友後才知道,原來Couscous料理爭奪戰只是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長久爭奪史上的一小篇幅罷了。

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兩國比鄰而居,甚至還曾聯手合作驅逐過去法國的殖民勢力,為彼此爭取到獨立,
然而爾今的關係卻演變至井水不犯河水的僵局。
而造成兩國關係惡化的最大導火線,便是爭執已久的西撒哈拉問題。
過去都受到法國殖民統治的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都遭受到法國圖利自己、亂劃分界限的遺害。
兩國在脫離獨立後,第一次的爭執是對於兩國交界城市TindoufBechar的歸屬問題。
1956年,摩洛哥雖然率先從法國底下爭取到獨立,仍義不容辭地幫助還深陷在與法國膠著戰的阿爾及利亞。
當時極有義氣的摩洛哥,甚至拒絕了法國以殖民統治前屬於摩洛哥,
但後來被劃分歸為阿爾及利亞的TindoufBechar這兩座城市作為換取他們退兵的獎勵,
堅持和阿爾及利亞並肩作戰。
1962阿爾及利亞脫離法國統治後,過去應允摩洛哥歸還TindoufBechar這兩城市的諾言卻遲遲未兌現。
1963年當摩洛哥再次向阿爾及利亞索討時,
阿爾及利亞卻以不願割捨這曾經一起在內戰中共患難為由拒絕了摩洛哥,
也為兩國第一次的戰爭-Sand war戰爭-拉開序幕。
這場戰役最後以摩洛哥放棄TindoufBechar換取阿爾及利亞對於撒哈拉沙漠的主權同意作為終結,
但已為兩國的關係造成極大程度的傷害。
兩者對於撒哈拉沙漠人民主權達成的協議衍生出後來POLISARIO(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問題,
也造成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陷入更大的鬥爭。

摩洛哥在西班牙仍統轄西撒哈拉時便宣稱它是摩洛哥「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甚至於1975年發起綠色進軍(Green March),
率領約35萬的非武裝平民手持伊斯蘭的綠色旗幟來到西撒哈拉,最終迫使西班牙離開。
然而西撒哈拉人民不不願降服於摩洛哥的管轄,
1973年成立POLISARIO(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欲爭取西撒哈拉的自治,
隨後也獲得阿爾及利亞資金和武裝的支持。
POLISARIO(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的出現使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的關係急速惡化,
至今仍然常處於一觸即發的緊張局勢。
而此次兩國的couscous之爭,也不過是老早就撕破臉的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政治鬥爭下的產物罷了。

看著飯桌上的couscous,聽著朋友說著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的鬥爭史,心裡不免感慨了起來。
在政治鬥爭、權力爭奪下,連再清白再無辜的一環都只能淪為被炒作的手段和工具啊。